愛心餅乾?賣愛心,還是賣同情?
曾在捷運地下街看到身心障礙的協會賣愛心餅乾,一包50元,
智能障礙者說出:「請幫幫忙發揮你的愛心。」
我看了實在是很鼻酸的是幕後這些協會大老們,都什麼年代了!還在賣廉價的同情心,低劣的行銷戰術,這種定位實在非常糟糕!心
智障礙者做的手工餅乾,一包餅乾為什麼不能賣5000??不能賣高價只能賣低價?為何自我低化,什麼邏輯?
我相信不少行銷高手是願意拔刀相助,行銷,產品包裝設計,重新定位,即使精品名牌都樂於跟社會公益綁在一起。
我想起迪士尼、Hello Kitty商品授權,談好數量,抽成%數,會給你額定雷射防偽貼紙貼在產品包裝盒上面。為什麼都沒有公益團體也仿效這樣作法?只要公益授權,製作貼紙貼在贊助方的產品上,這樣就不用再賣自有產品,也不用再設收集發票箱,也不用再低聲下氣募款,弄個募款箱之類。
企業可以節稅,又可以提升社會形象,消費者間接做公益,達成三贏模式。